本来是不想写的,像往常一样,过两天心气儿过去了,就平静了。但终于还是决定写下来。
这个端午假期过得还是波澜不惊的,上课,小聚,会,吹水(一如既往还是很能吹),宅宿舍。唯一有点不同的可能是最近想的比较多吧。
记得那天下午,老pa喊我出来一起吃饭,刚下课很累,回到宿舍打算躺一会儿。6点的时候,打算出门的时候,一个舍友恰好回来,在我看来,他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仿佛是没有什么朋友的(说多了)。在我刚要出门的时候,看到他一个人拿出带来的粽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突然间,我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叫做“一个人在外面过节”,而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很多年,我也会一个人在外地度过很多很多的大大小小的节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以前高中的时候,读到这句,总是很固执地要翻译成“从此以后,人生将会有长久的遗憾,像那东流而逝的江水”,其实,那时又懂得什么呢?自己的那些“强作愁”的酸腐八成是闲得蛋疼闲出来的。但是,而今,却又是确确实实地为未来担忧了起来。
团剧中的郝兽医在死前和孟烦了说:“我要是死了就是伤心死的”,郝兽医至死还是收着孟烦了写给他的那一纸荒唐言,他的一生就被这一张戏谑的纸就讲尽了,讲尽了:
初从文,三年不中;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郝兽医一生的写照为这样的笑话覆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作为一个军医,从来没有医好一个伤员,总是一个人拉着那些无奈而死的娃儿去到坟头,喂他们最后一口死人饭……
当最后他唯一的儿子在中原战区战死的消息从战友的书信中传来的时候,饱受沧桑的,不再年轻的心也随着自己的儿子,长眠于这满目疮痍的地底下。他确实是伤心死的。
而我,可能,就是在担心中死的。在安逸和漫不经心与偶尔的踌躇满志中死的。龙文章说:“中国人死于漫不经心和听天由命”。很不幸,这样的中国人就包括我,尽管多了一点偶尔的踌躇满志,不过也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罢了。
作为这么一个粗糙的经常性的利己主义者(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表述,姑且算有吧),这可能也是这么多年我始终觉得自己差那么点意思的原因吧!这点意思可是害惨了我啊!
【好了,个人感慨发表到这里,再说说最近遇到的一件事情吧】
昨天晚上的时候,某君微信让我帮忙做计组实验。通过抄我的代码,然后我讲解使其可以通过TA(Teacher assistant)的提问(此处应有微笑表情)。虽然没有严词拒绝,不过我并不想回复他,因为这样的要求我无法接受,而其中有一句更是令我火大,这样做的原因只是因为要结课了,再不做就会挂科重修。在这一学期当TA的经历中,说实话,有些人给的印象挺深刻的。其中就有一个学生,因为直接提交了网上博客的代码被抓到,当询问原因的时候,他的回答却是建议我直接挂科,这样他不用再为了这一点分数苟且,重修也许是更好的选择。说实话,当我看到这样的回复时,我是很赞赏的。所谓不破不立,大抵就是如此。当然后来有没有挂他我就没有去跟了,仅仅是将情况反映给了老师而已。说回某君吧,这样通过一两招小聪明来“续命”,虽然有不少人是这样做的(当然与我无关),实在是不值当的。
这个帮不帮的问题我倒是没有考虑多久,考虑得比较久的是要不要提醒他放弃这样的方式,最终我还是没有回复他。因为每当我燃起这样的冲动的时候,总是能想起两件事情,一件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偶尔的时间,在我的日记中写下的那么一句话:”忌!好为人师“。另外一件事就是雷教主时常的告诫:”做事情切记别感动了自己“。好了,这样的两个原因已经足以说服我了。我宁可相信,是我,误会你的梦想了,再见,好自为之。
【好了,再说回自己吧】
一个朋友跟我一样,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得他曾经跟我说过:”写日记的目的,就是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看到曾经的自己,能够开心地笑出声来。“诚然,他说的有道理,不过,直到现在,我却始终不敢再翻开曾经的日记,而是用厚纸板加上胶布层层地包裹,藏了起来。往事总是不堪回首,现在的我还没有足够的境界能够波澜不惊地看自己曾经幼稚的文字,并且笑出声来。这或许就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吧。
最后,还有一句话想跟自己说说:
大丈夫做人做事的道理,已经跟你说了,希望你能懂。